一位賣料的小老板
尊敬的環保局局長:
您好,我是一個不幸倒在環保風暴中的塑化企業老板。
哦,應該是曾經的老板,現在的失業者。廠子關了,錢也沒了,工人們也下崗了。孩子上學要錢,家里開銷要錢。近日實在憋得慌,在這,我想掏心掏肺說幾句話,希望您不要嫌棄我的直接。
首先祝賀您,現在環保攻堅戰愈打愈烈,第二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部實現督察進駐,都取得了不錯的整治效果。
說實話,我們也都希望能享藍天白云青山綠水,多年來不間斷的霧霾已經成為會呼吸的痛,誰不想健健康康呢?
但俗話說蘿卜快了不洗泥,環保整治應該是從源頭到過程到終端,循序漸進。多少年積攢的問題,想要幾個月,一年就一次性打包解決,會不會太急于求成了點?
我們小微企業對于環保大趨勢是十分認同,并且有心走上環保發展之路。但到底不比那些實力雄厚以及環保過關的大型石材企業,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像我之前開的一個小小的塑料廠,三十幾個員工,利潤單薄,將就維持開支。技術改進、設備創新、架構重整、節能減排等等都需要運營成本。對于我們來說,是一筆沉重的負擔。
不僅如此,有些環保認證單位獅子大開口,趁機索要高額的環保公關費。不給巨額好處費,就無法拿下環保牌照。對我們小微企業來說,更是雪上加霜。
可是,即使咬牙拿下了環保牌照,也不是萬事大吉。
不少地方環保部門擔心被追究責任。為了追求業績,整治手法過于苛刻。不夠細致,不分情形,處罰規定過于籠統。按國家標準走,留下的只有大企業。所謂的環保整治,其實就是干了一件事,關閉停產!
各種限產停產,庫房的貨早已空了,工廠也停產了。客戶的單子無法完工,賠錢停產,誰來為我們的損失買單?誰來養活我們和工人?西北風喝得已經想死的心都有了。
我們也曾為了地方經濟,為了國家發展做出貢獻。如今,為了環保,又嫌我們擋路,就將我們一腳踢開。怎能不讓我們心寒,怎能不讓我們怨聲載道?
我們這片不少因為塑料廠倒閉導致許多人失業,不少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。一家人生活捉襟見肘,一些游手好閑的人開始動歪腦筋,偷雞摸狗,上訪鬧事!
希望您能理解我們的難處,適當精簡環保檢查的次數,降低檢查頻率,延長整改時間,給我們喘息的時間。并且,多出臺扶持政策,而不是一味的關停。技術的改進、治理的費用、停產的損失,政府是否也能承擔一部分?
讓我們肩膀的擔子輕一點,幫助我們渡過難關,順利轉型。難道因為各種制造工廠產生污染,就因此將這個工廠一刀切除嗎?顯然是不能的。下游工廠是中國制造業的基石,也是中國制造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……